就医服务
在古代,采耳是一门手艺,起源于民间,“亲历者身心舒坦、耳聪目慧、尘世凡事,恍若空灵,一勺一刷一铲收放自如,真乃小舒服也”。那么经常采耳,合适吗?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了解采耳采的“耳屎”是怎么一回事。
耳屎是啥?
耳屎可太有用了
抗菌!润滑!防护!
耳屎主要由角蛋白、脂肪酸和胆固醇构成,其中角蛋白占比约60%,作为耳道结构的支撑材料;12%-20%的脂肪酸形成天然润肤层,防止耳道干燥;6%-9%的胆固醇则负责强化皮肤屏障。此外,溶菌酶作为天然抗菌成分可杀灭病原体,免疫球蛋白则通过识别并黏附异物维持耳道免疫防线,共同实现抗菌、润滑与防护三重功能。
耳屎的六大“隐形”功能
天然保湿霜,耳道内12%-20%的脂肪酸形成脂质保护膜,防止皮肤干裂发痒,保湿效果媲美高端润肤乳。
物理防护网,黏性分泌物日均拦截300余颗粒物,甚至能黏住误入耳道的小飞虫,堪称生物级空气滤芯。
抗菌屏障,通过维持pH5.0-7.0的微酸性环境,配合溶菌酶溶解细菌细胞壁,双重机制抑制病原微生物繁殖。
消音护盾,特殊凝胶质地可吸收20分贝左右的声波能量,在演唱会或电钻噪音中保护鼓膜免受物理损伤。
自清洁系统,伴随咀嚼动作以每日0.1-0.3mm速度向外迁移,像微型传送带自动清理代谢物与外来杂质。
疾病警报器,分泌量剧增或呈现深褐色、腐臭味时,可能是中耳炎、真菌感染的生物标志物,提示需就医检查。
天天想要掏的耳屎,居然是你耳朵的“黄金护甲”,真是万万想不到!因此正常情况下无需刻意掏耳屎,人体自带“自动清洁系统”。
不采耳也许没事
但不洁采耳反倒可以导致危害
由于采耳工具消毒不严导致真菌性外耳道炎;
共用挖耳工具,可能传播HPV病毒;
操作不当引起外耳道损伤,甚至鼓膜穿孔;
耳烛疗法可能引发烫伤+耵聍残留外耳道;
尤其不能自行在家用棉签或者挖耳勺掏耳,避免外耳道损伤或感染。
如何判断哪些情况需要掏耳呢?
遇到以下四种情况提示需要立即就医:
突然听力下降,如游泳后水浸性栓塞,因此游泳爱好者最好游泳时佩戴硅胶防水耳塞,出水后侧头排水,避免耳屎泡发后堵住外耳道引起听力下降。
耳痛伴随黄色分泌物,可能有外耳或中耳的感染,需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。
如果耵聍栓塞压迫神经可能会引起眩晕伴耳鸣,需在耳内镜下取出。
儿童持续抓耳哭闹,尽早就医。
专业建议
1、每年体检,早期发现耵聍栓塞到正规医院掏耳可避免90%的并发症风险;
2、不要频繁掏耳,小于30%耳道堵塞通常无症状, 过度清洁反而会导致外耳道的分泌紊乱 ,消除自动屏障功能。
3、油耳分泌的耵聍较多,每半年去医院检查,专业清理即可。
巴中博济医院
急诊电话:0827-6111111
医院地址:四川省巴中市经开区中山北路03号
巴中博济医院(江北院区)
医院地址:巴州区江北大道东段308号(莲花小区对面)
网站备案:蜀ICP备2023015470号